聚焦国际青年丨马图:在赤道几内亚,大家都会觉得来到中国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2024-01-12 09:20:00.0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H:大家好这里是“聚焦国际青年”,欢迎收看国际青年专访。我们今天很开心地邀请到了来自赤道几内亚的在华留学生马图做客我们的节目,马图现在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的企业管理专业,正在攻读他的硕士学位。我们一起来听一下他的中国故事。


H:下午好,很高兴见到你。

M:下午好。

 

H: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己?

M:我叫MOTOGO MANGUE MARIANO MBA,中文名字是马图,来自赤道几内亚。赤道几内亚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小国家,人口不到200万,所以很多人都没听说过。我们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我在中国已经待了5年,快要6年了,我是2018年来到中国,在天津大学先上了一年的预科班,现在是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生。

 

H:预科班是只学中文吗?

M:不是,它还包括一些专业所需的课程,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

 

H:感谢你的自我介绍。在选择留学中国之前,你对中国有多少了解?

M:说实话,以前了解的很少,但是我一些家人,包括我舅舅,都是从中国的大学毕业的。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可能是80、90年代。所以我从小对中国就很感兴趣,但是自己没有机会接触或了解。只是小时候听说了一些中国的情况。

 

H:除了家庭成员的影响,你为什么会选择中国作为你的留学目的地?

M:我高考考了比较好的成绩,当时有申请奖学金的机会。我也看了可申请国家的名单,里面有中国。考虑到自己的家庭,而且我以前对科技和光纤技术特别感兴趣,所以我觉得最好的选择是中国,而且现在非洲跟中国在很多项目上有合作,所以我当时选择来到中国,这对我未来也有很大的帮助。

 

H:我可不可以理解成,你觉得中国对你的学业和个人发展最有帮助? 

M:对,是的。

 

H:除了中国之外,你当初还有什么选择?

M:除了中国,还有俄罗斯。

 

H:也就是说,你当初必须要通过当地的高考,才能争取到这个奖学金的机会。

M: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赤道几内亚大使馆也组织了一个考试和面试。

 

H:那这很难吧。

M:很难。

 

H:当时有多少人和你竞争?

M:具体有多少个人我不知道,但是应该上千吧。每年的名额应该是30多个。

 

H:只有30多个。

M:是的。

 

H:所以是百分之三的机会。

M:所以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H:请问你目前就读的这个专业自己决定的吗?还是说是你家人的要求或影响?

M:家人没什么要求,他们希望我自己能选一个自己觉得能学好的一个专业吧,我当时是本科的时候选的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H: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听起来像是理科。

M:对,是理科。因为我从小就对太阳能、光线或者激光技术的这方面比较感兴趣,上了本科之后,就觉得这方面已经学够了,现在硕士就换了企业管理。我想把这两个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吧,也能收获一些更好的机会。

 

H:我可不可以理解成你想成为一个技术派的管理者?

M:差不多。

 

H:你本科的技术专业跟你现在这个企业管理专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M: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现在实践的机会更多了。以前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习书上的知识,或者听老师讲,我们自己没有机会去实践一下在教室里面学的一些知识。现在老师都会给我们更多的灵活的时间,自己去安排一下,让你明白这个专业的用处,明白怎么能把这些知识用于生活。因为理工科一般没有这种机会,大部分的时间都直接听老师的安排,然后去做作业。

 

H:也就是说,你在本科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接触理论知识,但是你现在就会更多的去实践。

M:是的。

 

H:你的本国的朋友对你来中国读书这个事情,他们是什么看法?他们会觉得是一个好的决定,还是他们觉得留在本国会更好?

M:大家都会觉得是一个好的决定。因为我们这一代现在对中国比较比较感兴趣。在赤道几内亚,大家都会觉得来到中国学习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H:你刚刚到中国的时候是2018年,你对中国的文化、礼仪、生活、教育等各种方面有没有遇到一些不习惯的地方或者挑战?

M:有的。我记得我刚来到中国的时候是2018年9月。当时遇到的主要挑战可能是两个:第一个是天气,第二个是语言。天气方面,我们国家那边一般不会这么冷。语言方面,作为一个外国人,刚来到中国的时候,我连这个BPMF(汉语拼音)或者“你好”都说不好,从零开始学中文。这两个方面对我来说是最大的一个挑战。

 

H:你当时是从零开始学中文吗? 

M:是的。


H:经过5年时间,我觉得你现在的中文是非常好的。除了这个语言跟天气,在文化、或者社交礼仪等方面,有没有其他的一些困难,或者不习惯的地方?

M:其他方面我觉得问题不大。因为我的适应力还是比较强的,我的性格也比较外向,所以可能其他方面我克服得还行,对我来说还好。

 

H:随着你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之后,你对中国的印象或者中国给你的感觉有没有发生变化?

M:肯定发生了变化。我记得我刚来的时候,包括来之前我都觉得中国的所有地方都是一样的,文化和习惯也都是一样的。但是我来了之后发现,中国那么大的国家,56个民族,各个地方的文化习惯、饮食和生活方式都不同,这是让我比较惊讶的一件事情。

 

H:也就是说,因为中国的国土比较辽阔,所以南北方,东西部的文化是各种各样的,人民的各个方面都比较丰富。

M:对,大家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很好。

 

H:那么你的国家呢?可不可以谈一下你的国家?

M:我们国家现在有八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占75%左右,剩下的都是少数民族。

 

H:你在中国学习和生活时,你觉得有哪些事情或哪些人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M:我记得是19年12月我从北京去广州的时候。因为我当时不太会用购票软件,买了一个无座的票,也挺搞笑的。

 

H:站票?

M:对,29个小时的站票。一开始我没觉得一直站着很难,当时还买了一些苹果和水。上车之后站了一两个小时就觉得很累。坐我旁边的一个女士带了三个孩子,我发现每隔一个小时她就让孩子站起来,让我坐会儿。这是发生在19年,到现在我也没忘记。

 

H:你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善良。

M:这是到现在可能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19年12月从北京去广州的火车上的那个女士。

 

H:这是一件很令人感动的事情。

M:对,确实。

 

H: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了解多少?你是否曾经被邀请去中国人的家里庆祝类似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

M:在中国留学,参加这类活动或者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还算挺多的,学校一般都会安排在春节、端午节等举办庆祝活动,在中秋节吃月饼。我每次都会参加,但是去中国人家里的机会目前是很少。我记得是在我第二次去广州的时候,也是12月份,有一个中国朋友邀请我到他的家里吃个饭,喝了茶。

 

H:在文化层面上,你认为中国和赤道几内亚两国最相似的和最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M:最大相似的地方可能是对老人的尊敬。中国和赤道几内亚都非常尊敬老人。比方说在中国乘坐公共交通时,你看到一个老人,就会站起来让他坐一下。或者当你在过马路时发现这个绿灯即将变红,这时有一个走得比较慢的一个老人,你就会扶他过马路。如果他有一些行李,你就会帮他搬,让他走得更快一些。这些都是社会中的小事,但是很重要。

 

H:那你觉得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M:我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不同之处是饮食。我们两国的历史文化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我们的语言和交流的方式都不一样,所以可能我们在人民和国家方面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但我觉得差异最明显的是我们的饮食。中国饮食文化比较注重的是营养,我们赤道几内亚那边是原味和口感。

 

H:原味?

M:对,原味。就是食物本来的味道。

 

H:那就是跟中国的广东菜像一点。

M:是的。所以我比较喜欢吃少调料、少盐、少油。

 

H:这样很好,也很健康。你能不能给我们大概讲讲中国给赤道几内亚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M:作为我们国家的年轻人代表,现在我们都觉得中国在科技方面比较发达,所以大家在读完高中后申请学校或者考虑出国去学习时,首先会选择中国。如果有机会的话,会申请奖学金,参加考试。很多年轻人都想来中国学习。

 

H:也就是说中国的大学已经成为了赤道几内亚比较受欢迎的大学,在中国接受教育在赤道几内亚是一个被重视的机会。

M:是的,如果你想去了解一种文化。语言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我们两个语言就太不一样了,所以可能大家也没有机会去接触或者了解更多的信息。

 

H:请问赤道几内亚的年轻人是怎么看待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

M:中国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是为全球或者整个世界上的所有国家做了一个很大的贡献。赤道几内亚的年轻人都认为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成就是非常显著的。

 

H:在你们国家,除了你们当地的高考和“3%”的方式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方式可以来到中国来学习?

M:还有一些自费的,靠学生本人自己就能申请,主要是要看他的学历,成绩和其他方面,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那么多。

 

H:并没有那么多,限制因素是什么?

M:奖学金可以起到一个很大的帮助,但是名额有限。还有在经济方面,并没有那么多人是能靠百分百自费来到中国。

 

H:也就是说,奖学金的话还是一个来中国读书比较好的一个渠道。

M:是的。


H:请问一下当时的3%的人之中选择中国的多吗?

M:大部分是选择中国了。

 

H:你会推荐你自己的家人,或者本国的朋友或同学来中国吗?

M:对,我一直在推荐。因为我现在也在我们学校,有一个是通过我帮他申请所有手续,帮他弄材料,提交资料,报名。他现在已经在中国读书了。

 

H:他在北交大,成为你的校友了。

M:是的。

 

H:对于想要到赤道几内亚旅游或者是说留学的中国人,你有什么建议吗?

M:我的建议是跟我一样,不要怕。人有内向的,也有外向的。最好还是要外向一点,如果你有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多去问一下。赤道几内亚那边说英语的人也比较少,可以先把这些简单的句子学一下,学习怎么说“你好”,怎么使用地图。去的时候不要害怕,我们欢迎所有国家的人去我们那边旅游或者学习。

 

H:你的意思是当地人会比较友好地欢迎中国游客是吗?

M:是的。

 

H:你毕业后是计划留在中国还是打算回到你自己的国家?又或者去别的国家去发展?

M:我目前的想法就是毕业后要开一个贸易公司。第一步是把所有需要的材料先弄好,看一下可不可以在中国开公司。如果是有困难或者时间上有问题,我会先回到我国家,然后从事中国和赤道几内亚之间的贸易。

 

H:也就是说你还是比较想先留在中国,如果材料上或者程序上有困难,可能还要先回到你自己的国家。

M:对我先回国,再安排一下。

 

H:但是你还是想回到中国来。

M:对。

 

H:对于两国之间贸易,中国的强大生产力应该会带来一些质量或者价格上的优势。

M:是的,没错。

 

H:请问在你的国家,电子产品的价格跟在中国比有什么区别吗?

M:会高很多。因为现在的所有电子产品都是进口的,所以这些卖家都会把这些价格提高,这样他们可以有利润。所以价格比在中国高很多。

 

H:最后,感谢你作为赤道几内亚的在华留学生代表参加我们的“国际青年聚焦”访谈。我们想邀请你为两国送上你的祝福。

M:作为赤道几内亚来华留学生代表,我希望两国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友谊,加强交流和合作,也希望两个国家可以共同的推动双边关系。

 

H:好的。感谢马图的分享与祝福,我们也希望未来中国和赤道几内亚会在更多的领域展开合作,也希望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万古长青。祝你在北京交通大学的学习生活愉快!

M:谢谢。